安博(中国大陆)官方网站-让体育从心开始

海口构建“体育+”生态链-安博体育

海口构建“体育+”生态链

发布时间:2025-05-02 22:11:06| 浏览次数:

  4月11日,在第九届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全国特色活动中国智协旱地冰壶(海口站)比赛中,参赛队员在进行激烈角逐。康登淋 摄

海口构建“体育+”生态链(图1)

  3月22日,在西海岸,海口玩海人俱乐部教练(中)对学员进行培训。康登淋 摄

海口构建“体育+”生态链(图2)

  3月6日,国家帆板队队员、东京奥运会冠军卢云秀走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互动,点燃学生们学习帆船帆板的热情。 康登淋 摄

海口构建“体育+”生态链(图3)

  4月12日,2025年海口市中小学生“青椰”体育节羽毛球比赛现场,参赛选手在比拼球技。康登淋 摄

海口构建“体育+”生态链(图4)

  在海口观澜湖足球基地,来自22家俱乐部、地方足协、足校的67名球员在进行训练。康登淋 摄

  透过央视的镜头,我们看到椰城一群少年,扬帆海上,搏击风浪。随着主流媒体持续聚焦海口市“帆船帆板进校园”项目,让帆船帆板这一特色体育运动走进全国观众视野。2025年消博会期间,帆船帆板水上巡演更是吸引不少游客驻足体验,而这仅仅是海口构建“体育+”生态链的精彩开篇。

  近年来,运动正成为海口青少年成长的“必修课”,其背后是课程创新、赛事牵引、科技赋能、产业联动的系统性改革。如今,海口体教融合、发展特色文旅,使体育成为撬动素质教育和城市升级发展的核心支点,让“体育+”成为消费新引擎,助推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加快建设。

  “体育要从小抓起,与其他学科相融合,与生活紧密相连,我们要打破学科的藩篱。”海口市教育局体育卫生与艺术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海口中小学生的锻炼场景和方式不断拓展,“体育”从单一学科,变成“体育+”多学科融合样态,“体育+”的融合实践正在重塑椰城校园的教育生态。

  4月17日,在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2025年校园田径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学生们身着琼剧戏服,以韵味十足的琼剧韵律操登场,让“非遗”的魅力与体育的活力同时绽放。该校五年级学生许丁山介绍,现在他和同学们不仅能在美术课上设计运动会海报,还能在科学课上研究运动力学原理,在心理课上讲述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

  体育课堂的创新,推动其功能由“强身”向“铸魂”演变。“黎族打柴舞”“儋州调声舞”“海南海岛风情舞”……一系列的海南特色舞蹈元素汇集成海口市琼山中学的特色课间操,每天课间活动时间,该校学生在欢快的舞蹈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海口市港湾小学,学生们日常跟随舞蹈老师学习竹竿舞、孔雀舞、安塞腰鼓等特色民族舞蹈和运动。该校校长王旗表示,学校致力于推进体育锻炼与传统文化传承的融合。

  除了课程创新,丰富赛事也是海口体育教育的又一助推器。目前,全市教育系统构建了“班级—年级—校级—区级—市级”五级竞赛体系,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展示舞台。今年3月,市教育局发布了2025年全市中小学生“青椰”体育节赛事清单,除了足球、篮球等常规体育项目外,还融入了海南“特色印记”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既丰富了选择,更守护了文化根脉。

  作为热带滨海城市的海口,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宜人气候催生了系列特色体育运动,帆船帆板运动便是其中之一。从2019年海口帆船帆板教育在4所学校试点,到如今在16所学校成立校队集中训练,1500余人完成系统训练,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在海上“乘风破浪”,展示椰城少年的风采,并带动了文旅发展。

  “这是最特别的校外课堂。”4月18日下午,海南华侨中学初一(13)班学生彭古仪在海口市中小学生帆船帆板训练基地完成当天的训练后开心地说。近年来,海口多所中小学校结合本土资源和学科教学需求,融合推进帆船帆板教育。“我们将这一运动与健康课程、海洋特色课程相结合。”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副校长孙傲介绍,学校通过培养学生水上技能与安全意识、组织帆船帆板主题征文比赛等活动,鼓励他们体验航海的成就感。

  日前,“独臂船长”徐京坤在海口分享其在旺代环球帆船赛的历程,全市十余所学校的帆船帆板爱好者现场聆听。海口市海燕小学、海口海港学校等学校,还利用国家帆船帆板训练基地资源,邀请国家帆板队队员、东京奥运会冠军卢云秀到学校与学生面对面互动,点燃学生学习帆船帆板的热情,让运动的种子在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家长好评,并有效帮助该项运动在普通市民中推广开来。“驾帆驰骋在海上,像风一样自由。”4月26日下午,在海口西海岸,来自上海的游客刘春阳完成当天的帆板训练后说。此前,他在西秀海滩散步时,看到孩子们御风而行,深受感染,从此与这一运动结缘。在他的带动下,一批批亲朋好友也陆续远道而来,加入“发烧友”队伍。

  数据显示,海口市每年参与帆船帆板运动的市民有近2000人次,体验游客超过20000人次,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当少年的帆影与游客的笑颜在海天之间交相辉映,朝气蓬勃的城市气息扑面而来。“体育对文旅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研究院院长李仁君分析,海口具备地理、气候和政策优势,开展特色运动项目,推出体验、培训活动,有利于强化城市体育特色,进一步点燃消费引擎,激发城市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体育教育的硕果,最终沉淀为城市发展的新动能。海口玩海人俱乐部负责人戴军介绍,教练团队不断在扩容,课程排期满满当当,“从青少年培训到游客体验,市场需求持续升温。”

  今年消博会期间,帆船帆板水上巡游展演活动、“海口号”帆船主题图片展、帆船趣味知识普及等配套活动,呈现了水上运动与城市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让市民游客在互动体验中感受海口体育的魅力。

  海口市教育局人事科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各学校可将对各类人才的招聘需求写进招聘方案,交由教育部门审批,有自主招聘权的学校还可面向社会引进退役运动员,通过建强育才队伍推动优化校内体育课程设计,培养体育“未来人才”。

  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关朝阳建议,海口在校园排球、足球、帆船帆板等运动项目上优势明显,应当进一步推进“体教融合”,为全省和国家挖掘并输送优秀苗子,打造海口高水平体育人才摇篮的招牌。

  海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办学管理部副主任赵欣欣认为,贯通人才一体化培养机制具有必要性,让体育与各学段、各学科学习任务相结合,有效激发全市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进一步营造椰城体育运动氛围。

  除了育才,以体育为媒推动产业升级也是海口发展的新蓝图。海南省创新创业研究院院长李伟铭建议,海口一方面可以体育赛事为纽带吸引客流量,促进体育、旅游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可依托“山海相依”的特色自然资源,开发系列体育旅游精品景区、线路和产品,打造具有海口特色的“体育旅游目的地”,吸引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同时,海口还可建设更多水上设施、训练基地,打造水上运动主题旅游线路和产品,打造高尔夫、足球等项目冬训基地,以及利用海南自贸港免签政策吸引更多高水平国际、国内赛事落地,推动建设体育赛事周边产业集群,进一步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从校内到校外,从传统课堂到特色赛事,海口的体育教育打破学科壁垒,化作点点星光照亮着青少年的成长之路,也闪耀着城市的魅力和活力。

  行走在海口的校园与海岸,能清晰感受到体育带来的改变:琼剧韵律与跳绳节奏共鸣,帆板划过海面的轨迹与少年成长的轨迹重叠。这些生动的场景,诉说着一座城市以体育人的创新实践。

  帆船帆板,不仅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探索海洋的窗口,更是作为一张张行走的名片,展示了椰城体育的魅力和旅游吸引力,带动了城市文旅事业发展,让碧海蓝天成为广大市民、游客参与运动、体验的乐园。

  椰城体育教学还在革新,城市特色运动正在“升温”。它们不仅增强了学生体质,更是在塑造城市的未来。我们期待随着“体育+”生态链的不断完善,让这座滨海城市书写出更精彩的创新发展篇章。正如那海面上永不疲倦的帆影,海口的体育创新实践,永远向着更辽阔的远方进发。

TOP